业务范围
台湾问题是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遗产”,其来龙去脉非常复杂,在此不再赘述。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围绕“法统”、“主权”和“隶属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但至今依然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政府不断释放善意,并寄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
然而,由于岛内台独势力的从中作梗,以及域外势力的横加干涉,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从手段上看,实现祖国统一无非是武力与和平两种方式。
与武力统一相比,和平统一当然是最理想的统一方式,也是所有华夏儿女都希望看到的统一方式。
为了实现和平统一,大陆方面一直在想方设法尽最大的努力,只可惜从目前的局面来看,用和平手段推进统一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
和平统一之所以现在看起来前景暗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台湾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在理念、实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虽然大陆方面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但在台湾岛内,这一政策的认同度并不高。
其次,台湾岛内和平统一的呼声并不强烈,大部分民众还是希望能维持现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在明目张胆地支持“台独”。
此外,美国因素也是和平统一的一大障碍。美国虽然表面上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背地里却一直做着阻止中国统一的勾当,这也让台湾当局以为有了可以拒绝统一的“本钱”。
最后,“台独”死硬分子赖清德前不久成功当选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降低了和平统一的可能。
虽然赖某人的当选并不意味着两岸一定会兵戎相见,但和平统一的大门正在缓缓关闭,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么,和平统一的几率越来越低,武力统一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武力统一,即以军事手段或暴力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行为,同时也是其它统一方式均未奏效后,最后不得已而实施的手段。
虽然中国政府在“防分裂,促统一”的问题上绝不会妥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和平统一相比,武力统一极有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武力统一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尤其考虑到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关系,一旦出现较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必将会在双方民众的心理上产生难以弥合的裂痕。
其次,武力统一对于双方的经济也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虽然大陆方面肯定会吸取俄乌冲突的经验与教训,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但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损失,而无法彻底避免经济损失。
此外,武力统一对于双方政治与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旦动用武力,势必会激化两岸的对立和仇恨。敌对势力也一定会开动宣传机器,持续煽风点火。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很可能会受到蛊惑与误导。
最后,武力统一有可能损害中国在西方舞台上的形象和声誉,西方带有有色眼镜。
虽然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政府也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但真打起来,不可控的因素肯定会陡然增多。
如果再考虑到美国方面的干预与影响,中国很可能会面临被一些国家“孤立”的风险。
由此可见,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各有各的问题和弊端。那么,是否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呢?
事实上,一些关心两岸统一的人士早就提出过一个折中的方案。
虽然这些方案在细节上有些许不同,但总的来看都是大同小异,即“以武统开始,以和统结束”。
而在这些人士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台海问题专家王在希了。
1946年出生的王在希曾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现在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
王在希长期研究台湾问题,对亚太问题、中美关系也有深入研究,并曾发表过数十篇有关台湾问题的学术文章。
王在希曾对外表示,大陆方面始终秉持诚意和耐心,不会轻易动用武力,但“台独”势力也不要因此而误判大陆的决心和能力。随着中国的崛起,统一是大势所趋,台独是走不通的。
在谈到统一的第三条路时,王在希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并非只有和统和武统两条路,还可以效仿当初解放战争中的“北平模式”,走“以战迫和,以武促统”的路子。
那么,什么是“北平模式”呢?
北平模式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解决华北问题的一种特定方式。
其核心在于,首先用军事手段施加压力,再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达到解放城市,避免战火涂炭的目的。
当时,占领北平的傅作义集团拥有五十余万兵力,如果解放军强行发动进攻,势必会对北平城造成严重的财产和人员损失。因此,当时的中央作出了“围而不打、和平解放”的决定。
傅作义深知,打是肯定没有胜算的,但就这样束手就擒也不太甘心。
于是,在与我党的第一次谈判中,傅作义提出了若干较为苛刻的条件,其中包括了解放军要停止一切进攻行动,两军后撤;建立华北联合政府,自己的军队由华北联合政府指挥等。
为了让傅作义放弃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党也针锋相对地提了五个条件,包括傅作义的部队必须放下武器;不同意建立华北联合政府;蒋军中顽固派军官必须逮捕等。
与此同时,我军还加强了在北京周边的攻势,最终成功迫使傅作认清了现实,宣布“起义”。
北平模式对后来的军事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过往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平模式是一种介于和平手段与武力手段之间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我方的实力优势,展现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两岸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地避免国际社会的干涉。
事实上,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类似北平模式的手段,我方早就已经开始尝试了。
在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后,我方就用“围岛军演”的方式,对台方持续施压。
2023年,在美军和加拿大的军舰穿过所谓“海峡中线”后,我军又出动了大批战机反复在台湾海峡上空绕飞巡航,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对方的试探。
虽然上述行动只能算是小试牛刀,与真正意义上的北平模式有一定区别,但多少也显现出了我方对台军事行动的总方针与策略。
倘若台海局势有变,需要我方对台湾当局进一步施压的话,解放军完全可以对台岛进行军事封锁,甚至先拿下几个离岛,以此来对台湾当局以及域外势力进行震慑。
此时,如果没有外部力量深度介入的话,已成为孤岛的台湾很难再有继续对抗下去的勇气与能力。
当然,这里的关键还是在于一定要给台湾当局以及域外势力足够的压力,就像当年的解放军先拿下天津一样,否则傅作义也不会那么轻易就服软了。
北平模式的精髓除了“围”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困”。
因此,除了军事上的准备外,我方还在经济领域有了实质性的动作。
具体一点说就是过去那种单方面的惠台政策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让台湾逐步断粮的“穷台”策略。
“穷台”策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对台湾当局进行施压,最终逼迫其妥协与让步。
这些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对来自台湾的商品实施更严格的进口限制或提高关税;冻结或限制台湾在大陆或其他地区的金融资产;限制台湾企业或金融机构在大陆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减少大陆居民前往台湾的旅游人数等。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穷台”策略目前还只是坊间的笼统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承认。大多数“惩罚性措施”也都是设想与提议,真正付诸实施的并不多。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的时候,一向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对台湾当局“听其言观其行”,希望其能痛改前非,早日回头。
所以在现阶段,大陆方面还只是对台湾当局进行适当的“敲打”,如用限制两岸人员往来的方式,减少台湾方面的收入等。
但如果台海当局继续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的话,大陆方面恐怕就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了。
笔者认为,一旦台海局势有变,中国政府极有可能会用“先上经济手段,后上军事手段”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对台湾当局进行全面施压。
到那个时候,台独分裂分子离自己的末日恐怕就真的不远了。